项目-详情
7
建筑摄影 | “北京山谷”桥体拍摄的思考
2025.Jan.16
作者:摹索海洋

 

作为在设计行业工作十年的建筑摄影师,当了解到设计师拿到桥这样的“基础设施项目”,觉得比较另类,面对设计师朋友的这样一种拍摄任务的时候,也有一些兴致,原因是对于此类的单体构筑物有发自内心的好感。觉得通过这样一个构筑物、精神堡垒,它位于京冀交界的一个山谷里的村落,所在的位置必然会承载一些可以引发你种种思考的来源。

说实话,项目拍摄前我很难界定什么才是标准的“桥”,索性我就把它当成一座精神建筑结构去研究构图和它与周边环境所传达出来的氛围。

桥体的标识性很强,来之前设计师也曾说过,“你去之后那里有几座桥,这个最漂亮的一个”。项目拍摄周期为两天一夜(两天一晚的时间段),拍摄略带遗憾的是没有出现一个“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场景,也许这对于大部分摄影老师来讲“美丽的晚霞”是更关注的元素,但我觉得项目的人文意义大于任何所带来的美感,有则锦上添花,无则不必强求,无限接近于自然也是它本身的特点

桥体与山的关系

项目坐落于电建地产开发的住宅区项目附近一公里,电建地产的项目去年一期刚刚开盘,产品类型为合院,小院以及公寓,所以相对来讲,这样一个营销的地产产品吸引来的是一些有追求幸福与美好生活的年轻主力人群。桥体的两侧,一侧是山谷里历史比较悠久的村落,另外一侧是电建地产为产品营销做的一些配套或叫噱头,有露营地及儿童友好的无动力设施游乐园,还有一个大型的停车场。

桥体,村落,与它们之间的快速道

从停车场望向桥体与山

在我看来,这个桥体的实际意义肯定大于它本身,它不仅作为乡村与城市的纽带,也是为传统与现代的链接,同时也起到了一种为农村留守人群与年轻活力人群之间的融合的作用,当然,也会见证这个区域的未来发展,所以项目本身带有趣味性,虽然结构不是很复杂,但依然不影响它在山谷之间所呈现出来的野趣与秀美,并且与自然融为了一体。

▲“连接”桥体的全貌

感觉这类项目拍摄的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它与环境的关系,位置比较独特,屹立在一片比较空旷的区域,视野相对更加的宏观,它如何跟自然交织在一起,场景人群都有哪些,周边环境可以它发生怎样的关系? 

桥体的一部分与它本身的弧形结构

设计师对于项目的把控也很到位,桥体的建筑表皮以灰白色示人,除了考虑到场地位置是快速路的一个大折弯处,也极具现代色彩,体现出设计师对于场地的尊重与敬畏。

桥体与快速道之间的关系(夜景)

从树荫处望向桥体

桥体与快速道关系,偶遇机车大哥,构成了场景空间的独特性

“你站在桥边看风景,路上看风景的人也在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此时此刻,这种错觉油然而生。

▲桥体,河流与在地人物的关系

由于旁边是一处村落,早上看到有一位阿姨过来河边洗衣服,这种场景感觉还是在自己小时候外婆家的河边上会遇到,现在看见很稀奇也很难得,洗衣的阿姨是属于这个场景下的人物角色,从而唤醒了某些情感,这种镜头不容错过。如果没有旁边的快速路,也许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来形容这里一点也不为过。

对面的村落路边停留了很多民工群体或邻居,也许他们交谈着打工遇到的一些事情或者诉说着一些家事。似乎有一种“琵琶和弦拟一桥”的渴望,跨越了某些障碍。

 

桥体的细节

桥身表皮的内侧打造了众多星孔照明,俨然大山深处天上的繁星点缀,设计师充分考虑晚上呈现的效果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桥体的一侧与村落之间的快速路,时常有一些大货车呼啸而过。路过的小哥骑着自行车吹着口哨吸引我摁下了快门。

造型优弧线的结构立面

▲桥体上半部分算是有着光鲜的一面,下半部分跟大部分的桥体一样,有结构柱伫立于河床上

桥体的弧线造型与旁边的弯道的对比关系

山体背景、精神桥体与村落中的“商业”结合在一起

 

所有的拍摄出发点都是为了回应场景空间的特性,人造自然早已盖过了真正的自然。在过去,基础设施的设计往总会被工程师所垄断,今天这对景观或建筑设计师反而是个机会,设计师现在需要和工程人员合作,才好凸显出强烈的文化动机。这样,也许会让这类的桥产生新的定义,精神的家园或者心灵的纽带,在枯燥的现实中,一座这样的桥体呈现在这里,我觉得刚刚好。不过,我想在未来几年,也许会有人质疑这座桥的使用方式,以及它对周边社区的影响。

这座桥可能与旅游业相关,也可能与经济活动相关,在现代世界以及未来的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希望更加广义的公共空间和类似的精神建筑物能够更好地去服务于当地的人们。任何的“桥梁”都包含强烈的隐喻,但总的来说,桥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元素,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